一.比喻法:
比喻是在描寫或說明某種事物時,以另一種與它有相似之處的事物來打比方的修辭手法。這樣我們使內容更加生動和形象化,同事可以以具體的事物來形容抽象的事物,讓讀者較易明白。簡單來說,可以分「明喻」、「暗喻」、「借喻」三種。
(A)明喻法
所謂「明喻」,其實很簡單,我們平時寫的甲像乙(妹妹像肥豬),
就是明喻句,即被比喻的事物(本體)和作比喻的事物(喻體)都在句子中
出現,再加上比喻詞就是明喻句。
例 句:妹妹像肥豬
本 體:被比喻的事物
喻 體:用來打比方的事物
比喻詞:聯繫本體和喻體的詞語
(「像」、「像......似的」、「像........般」、
「彷彿」、「如」等。)
本體(妹妹) → 比喻詞(像) → 喻體(肥豬)
要注意本體與喻體之間必須有共通點,才能成為比喻。像肥豬的,
可以是妹妹的身材,也可以是妹妹的習慣(愛睡、愛吃、不整潔),這要
是大家有共識的(一般人都認為豬是非常懶惰的,所以喜愛用豬來形容
懶惰的人)。
比喻詞在明喻句中也是必要的,沒有比喻詞,就不能算是明喻句。
(B)暗喻法
暗語又名隱喻,現代詩裡常見的修辭手法。與明喻的分別,在於明
喻會直接地說甲像乙,而暗語則比較含蓄而間接地把甲說是乙,有時會
讓人以為甲根本就是乙,把本體和喻體等同起來,比喻詞是「是」、「
變成」、「成為」等。
例 句:妹妹是肥豬
本 體:被比喻的事物
喻 體:用來打比方的事物
比喻詞:聯繫本體和喻體的詞語
(「是」、「變成」、「形式」、「成為」等)
本體(妹妹) → 比喻詞(是) → 喻體(肥豬)
(C)借喻法
「借喻法」,既不用明喻的「甲像乙」,也不用暗語的「甲是乙」,
而把詩的主題隱藏起來,借用其它相似的東西來比喻,由讀者猜一猜我們
要表達的東西。這樣,整首詩便會變得更有趣、更吸引。
《郵筒》 祁駿華
一個滿身通紅又肥胖的叔叔
他整天站立在路旁風雨不改,笑口常開
不論大人和小孩都願意把心聲告訴他
因為他會把心聲帶到遠方
這首詩便借用了一個滿身通紅又肥胖的叔叔,來比喻郵筒。讀者閱讀
時,若不看題目,就要較想像來猜測詩中所要表達的東西。這樣的手法,
比明喻及暗喻都較為含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