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 新詩解說  :: 新古之別  :: 學習要點  :: 寫詩要點  :: 寫詩技巧
真善美~是詩的靈魂
詩強調「真」、「善」、「美」,三者皆有純真、完善、完美之意。只有能反映 出詩人內心或事物本身的「真」及「善」的一面,再加上自然,而且用完「美」的文 字藝術去修飾,才能使讀者感動,而產生共鳴,成為一首打動人心的好詩!
新詩解說
詩是甚麼?現代詩,又名新詩。它與古典詩在形式上有明顯的分別, 可以分童詩、圖像詩、後現代詩......

嚴羽先生在在(滄浪詩話)中說:「詩者,吟詠情性也。」
「詩」,是一種能抒發個人情感和反映現實的文學形式,與其它文學形式(散文、小說、劇本…)一樣,也可以用來感動別人。
「詩」與其它文學不同之處,在於可以更隨心所欲地寫作,不用受一般文章格式(空兩格、分段、標點…)限制。
「詩」用簡潔,而富節奏的語言,再透過比喻、誇張、擬人、擬物等寫作手法,把詩人的感情及現實生活表現出來。
返回目錄
新詩 VS 古詩
項目 新詩 古詩
句數、字數 不限
對偶 不限
押韻 不限
平仄 不限
古詩(範例)
《客至》~杜甫
舍南舍北皆春水,但見群鷗日日來
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
盤飧巿遠無兼味,樽酒家貧只舊醅
肯與鄰翁相對飲,格籬呼取盡餘杯
翻譯
房子的南邊北邊都是河流圍繞著,每天都能看到水鳥來回嬉戲。
種花的小路一直都沒因為客人打掃過,簡陋的大門今天才為了你而開啟。
盤子裡的食物因為家裡離巿場太遠了,不能準備許多美食;酒杯裡的酒因為家裡太窮了,只剩下自己以前所釀的老酒了。
我們和隔壁的老先生一起喝酒,隔著籬笆互相勸酒,把杯子中的酒都喝光了。
對仗:
律詩的中間兩聯要對仗。
花徑  不曾  緣客掃  盤飧  巿遠  無兼味
蓬門  今始  為君開  樽酒  家貧  只舊醅

對仗就是動詞對動詞,形容詞對形容詞,名詞對名詞,數字對數字,虛字對虛字。比如花徑(形容詞+名詞)對蓬門(形容詞+名詞);不曾(虛字)對今始(虛字);緣客掃(動詞+名詞+動詞)對為君開(動詞+名詞+動詞)。
平仄:
「平仄」就是長音,「仄聲」就是短促音。你可以用廣東話唸這首詩,你就會分辦平仄了。這首詩的平仄是:

仄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
平仄仄平平仄仄,平平平仄仄平平
平平仄仄平平仄,平仄平平仄仄平
仄仄平平平仄仄,仄平平仄仄平平

作詩時平仄要依據平仄譜,才能有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。你可以發現每句第2、4、6的平仄都固定,第1、3、5句的平仄就可平可仄了(一三五不論,二四六分明)。至於第七字,上聯一定仄聲收尾,下聯一定平聲收尾(押平聲韻)。
返回目錄
如何寫好一首詩?
「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作詩也會吟。」
我們深信,一切文學創作,都是由欣賞開始。我們可以從欣賞、評鑑當中學 習,學習「詩」的語言、節奏及意象之美,一方面可以陶冶性情,另一方面可以 把這些學習得來的東西,內化成個人的寫作知識、寫作材料及寫作習慣,這樣, 我們提起筆來,就不愁沒有題材、不愁如何下筆,更不愁沒有好的文采了。

我們的學習過程:

「拿起筆來,嘗試寫作」才是我們學習寫作的最終目的。欣賞過一些好的作品 以後,我們就要開始寫作。首先,當然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題目,無論是寫情、寫 境或反映現實,一個好的題目是缺少不了的。有了這個大的方向,要寫裡面的內 容,就容易得多了。
一篇詩作完成了,哪是否代表我們的學習也告完成了呢?當然不是,我們還要 接受別人的批評。從接受批評中學習,不斷改進,才是最直接、有效的學習途徑。 然後又是欣賞、寫作、接受批評、改進,這個學習過程是不斷循環的,永不休止, 這樣的學習,必定能讓你成為一位出色的詩人。

返回目錄
新詩的特質:
「詩」常包含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,無論敘事或抒情, 都蘊藏了詩人的情感,藉此抒發情感、打動讀者,引起共鳴。
新詩的特點:
1)一句一行;
2)字數、句數不限;
3)可以不用連接詞;
4)可以不加標點符號;
5)不強制押韻,但為了讓節奏優美,也可以押韻。
新詩的語言:
詩的語言簡潔、精練,而含蓄,能以有限的文字,含蓄地表 現出深厚的情意和無窮的韻味。
返回目錄
一.比喻法:
比喻是在描寫或說明某種事物時,以另一種與它有相似之處的事物來打比方的修辭手法。這樣我們使內容更加生動和形象化,同事可以以具體的事物來形容抽象的事物,讓讀者較易明白。簡單來說,可以分「明喻」、「暗喻」、「借喻」三種。

(A)明喻法
所謂「明喻」,其實很簡單,我們平時寫的甲像乙(妹妹像肥豬), 就是明喻句,即被比喻的事物(本體)和作比喻的事物(喻體)都在句子中 出現,再加上比喻詞就是明喻句。

例 句:妹妹像肥豬

本 體:被比喻的事物
喻 體:用來打比方的事物
比喻詞:聯繫本體和喻體的詞語
(「像」、「像......似的」、「像........般」、 「彷彿」、「如」等。)
本體(妹妹) → 比喻詞(像) → 喻體(肥豬)
要注意本體與喻體之間必須有共通點,才能成為比喻。像肥豬的, 可以是妹妹的身材,也可以是妹妹的習慣(愛睡、愛吃、不整潔),這要 是大家有共識的(一般人都認為豬是非常懶惰的,所以喜愛用豬來形容 懶惰的人)。
比喻詞在明喻句中也是必要的,沒有比喻詞,就不能算是明喻句。

(B)暗喻法
暗語又名隱喻,現代詩裡常見的修辭手法。與明喻的分別,在於明 喻會直接地說甲像乙,而暗語則比較含蓄而間接地把甲說是乙,有時會 讓人以為甲根本就是乙,把本體和喻體等同起來,比喻詞是「是」、「 變成」、「成為」等。

例 句:妹妹是肥豬

本 體:被比喻的事物
喻 體:用來打比方的事物
比喻詞:聯繫本體和喻體的詞語
(「是」、「變成」、「形式」、「成為」等)
本體(妹妹) → 比喻詞(是) → 喻體(肥豬)

(C)借喻法
「借喻法」,既不用明喻的「甲像乙」,也不用暗語的「甲是乙」, 而把詩的主題隱藏起來,借用其它相似的東西來比喻,由讀者猜一猜我們 要表達的東西。這樣,整首詩便會變得更有趣、更吸引。

《郵筒》 祁駿華
一個滿身通紅又肥胖的叔叔
他整天站立在路旁風雨不改,笑口常開
不論大人和小孩都願意把心聲告訴他
因為他會把心聲帶到遠方

這首詩便借用了一個滿身通紅又肥胖的叔叔,來比喻郵筒。讀者閱讀 時,若不看題目,就要較想像來猜測詩中所要表達的東西。這樣的手法, 比明喻及暗喻都較為含蓄。

二.擬人法:
所謂「擬人法」,就是把死物或動物,變成一個有思想和有感情,會走 動的生命。這樣可以把事物表達得更生動有趣,讓事物顯得更加形象化和具 親切感。
三.擬物法:
所謂「擬物法」,就是把人變成死物或動物,也可以是把一物變成別一 物。這樣可以透過其它比較形象鮮明,而特質相似的事物,來幫助描寫你想 寫的人物。例如:狐狸,在人類心目中是非常狡猾的,牠的形象十分鮮明, 用牠來比擬狡猾的小偷,便很常見到。
四.誇張法:
「誇張法」,包括把事物的特質誇張和縮小,藉此吸引讀者注意。這樣 可以突出事物特質,事物形象更鮮明生動,也可表現強烈的思想感情的思想 感情令人加深對事物的印象。
五.反覆法:
所謂「反覆法」,就是把某一主題或句子,在詩中不斷重覆出現。這樣 你想要表現的主題,便可以更加強烈。不過,反覆要得宜,不然會給人有一 種煩悶、嘮叨的感覺。
六.設問法:
所謂「設問法」,就是在詩內自設一個問題,而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, 作者早就知曉。這樣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或引發讀者的思維,同時可以避免 平鋪直述。
七.反問法:
反問是用問句形式來對事情作肯定或否定,字面意思是肯定時,其實是 否定;字面意思是否定時,其實是肯定的。這樣可以突出作者要肯定或否定 的事物,使意義更明顯,同時也有加強語氣的效果。
八.對答法:
對答是一問一答,在詩中加入對答,可使文章變得更有生命,若要表達 的事情較為沉悶或較難明白,作者可透過一問一答的寫作手法,可使讀者較 易理解及較感興趣。
返回目錄

請使用Internet Explorer 5.0或以上;最佳效果解像度為 1024 x 768
flash player 7
Copyright © 2005 :: TPOMPS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