賦得古原草送別  詩人:白居易 (此文為下學期學期末高年級學習評估範圍)

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。
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
遠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孫去,萋萋滿別情。

語譯:
古原上長滿了繁茂的青草,每年都有一次枯萎和繁盛。
野火也不能把它燒殺乾淨,春風一吹它又恢復了生命。
芳香瀰漫在遠去的古道上,陽光翠綠連接荒蕪的舊城。
又到古原上送別遠行之人,遍地茂盛滿含著離別之情。

二.注釋

    1. 古原:年代久遠的原野。
    2. 離離:繁茂的樣子。
    3. 榮:草類開花,也指茂盛。
    4. 野火:原野上焚枯草時燒的火。
    5. 遠芳:這裡指芳草一直長到遠處。
    6. 侵:漸近。
    7. 晴翠:這裡指陽光下綠草的顏色。
    8. 王孫:原指貴族子弟,這裡泛指在外遊歷的人。
    9. 萋萋:茂盛的樣子。

三 賞析重點
白居易(公元772-846),字樂天,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,這首詩是作者十六歲時做應考詩的習作。當時科場考試規定,凡指定、限定的詩題,題目前須加「賦得」二字。此詩屬於五言律詩,不但是「賦得體」中的絕唱,也是唐詩中的千古精品。
野草的生命力十分旺盛、頑強,秋季燒荒的大火燒不完它。等到來年大地上吹來暖和的春風,從已燒焦的草根下又會長出旺盛的新草。以此比喻頑強、有生命力,不可撲滅。詩中一句寫枯,一句賦榮,以極大的熱情讚美了古原草頑強的再生能力,野火雖然可以使秋草枯身化為灰燼,但它的地下根基卻完好無損,待來年春風吹動,又生發出一片蔥綠。在烈火中毀滅,又在烈火中再生,這就是野草的性格、野草的風流。